2023年1月3日至1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进行了公示,旭阳集团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旭阳”)和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旭阳”)入选全国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名单。这是继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之后旭阳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再次彰显了旭阳集团打造标杆循环经济园区、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展示出强劲的综合实力与水平。
此次2022年全国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的产生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节函〔2022〕163号)要求,经企业和园区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而确定的,整个炼焦行业共有三家企业入选,旭阳独占两元。其中,中煤旭阳的水效指标为单位产品取水量0.71立方米/吨、水重复利用率98.37%,主要节水技术为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梯级用水技术、蒸汽冷藏水回用技术、浓盐水回用技术;河北旭阳的水效指标为单位产品取水量1.08立方米/吨、水重复利用率98.67%,主要节水技术为制冷机制冷技术、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浓水零排放技术、循环水电化学除垢节水技术、清扫水回收技术、蒸汽冷凝液回收技术。
在旭阳,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是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对于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重复利用、高效利用,旭阳集团则更是高度重视、系统部署、全面统筹、持续发力,组织旗下各园区和公司创新节水技术,开展节水改造,深挖节水潜能,拓展节水办法,并配套成系列开展全员节水活动,致力将节水节能做到极致和最大可能。本次中煤旭阳和河北旭阳入选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不仅仅是国家对旭阳该两公司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旭阳全集团的激励,因为它们作为旭阳集团的重要组成单元,是集团的缩影,也是代表。
关于中煤旭阳的有关情况:一是加大《水法》《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政策法规宣贯力度,深入开展“世界水日”“节能周”等活动,利用班前班后会、板报、条幅、标语、企业微信、公司官网等各种平台园地,深化节水宣传,强化节水教育,固化节水意识,形成全面推进和践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浓厚氛围。二是健全节水节能管理体系,完善节水节能管理制度,配齐节水节能管理人员,组织节水节能业务培训,开展节水节能工作竞赛。结合公司用水实际,做出降低新水消耗、减少废水外排等专项部署,统筹新水、废水各项平衡,对确定的节水节能方案及时严格督导,对采取的节水节能措施建立全要素实施情况记录,保障方案全面运行,保证措施有效落地,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制定耗水耗能定额标准,实行节水节能指标控制,目标层层分解,指标逐级细化,到车间,到班组,到责任人。每月月初对上月水消耗情况汇总核算,依据《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进行考核,组织同类型车间对标,确保节水目标及指标圆满完成并不断优化。四是系统梳理和分析供水水源、水量分配、耗水和重复利用情况,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测试,为降低耗水量、强化水循环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调节指导。五是实施污水深度处理、蒸汽冷凝水回用、再沸器蒸氨循环水供热、循环水供热等重大节水工程项目,优化细化水系统管控,每天通过平台核算水资源利用情况,实现实时监督管控,并将水系统成本纳入企业日效益测算,不断夯实水效提升技术支撑,日益饱满节约用水动力源泉。
关于河北旭阳的有关情况:一是制定《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规定》,对各车间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月计划,日调度。每月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各车间用水定额指标,每天统计、通报各车间用水定额指标完成情况,针对超出用水定额的车间,分析超定额原因,制定降低用水措施,及时跟踪督办。二是引入经过处理、水质远优于直供水的定州市东方供水公司供水作为生产补水,改善生产用水水质和各循环水系统指标,降低循环水一次水补水量,同时减少脱盐水系统堵塞,降低清洗频次,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提高脱盐水产水率,降低脱盐水一次水用量。三是开发水务管理系统,实现用水数据在线采集、水质信息集中监控与预测管理、指标监控报警管理、车间装置用水对比分析、水平衡计算及展示、水质和水量在线报表、知识共享、综合展示等功能,提高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突出循环水补水、各系统循环水排污、回用水使用等指标开展各岗位用水情况专项检查,紧盯问题及时督促,细挖严究迅速整改,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五是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和蒸汽冷凝水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引入先进节水技术,建设污水深度处理、循环水系统、电化学除垢、浓水提盐零排放等装置,实现焦化浓水零外排,大幅减少一次水消耗,显著提升用水效率。
下一步,旭阳集团及旗下各园区公司将继续认真贯彻《水法》《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及相关省市《节约用水条例》《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法规政策,自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水排放为核心,紧紧围绕完善节水制度、强化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技术、发掘节水潜力、优化水效指标、深化水资源循环利用、增强全员节水意识等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在进一步提高自身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更好实现园区化一体化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对整个行业的辐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