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旭阳集团(1907.HK)上榜,位列榜单第294位。
中国旭阳集团于2019年3月15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当年即跻身《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并于后续逐年上榜。今年作为上市四年第五个年头第五次上榜,获得了上市以来在该榜单的最好位次,较历史最高之2022年再上升28名。
此次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财富联合发布的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根据《中国旭阳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报》,旭阳集团2022年总资产规模461.03亿元、同比增长25.41%,营业收入431.39亿元、同比增长9.57%,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年度答卷。
一、业绩稳定增长
自2019年上市以来,中国旭阳集团通过聚焦行业上下游,拓宽国内外布局,夯实焦化龙头地位,由基础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延伸,焦炭产业盈收稳定,市占率稳中有进;化工产量快速上升,收入再创新高;运营管理服务经营高效,净利率稳步提升;贸易业务发展稳健,利润持续增长;氢能业务迅速扩张,毛利大幅提升,实现了公司整体规模及收入持续增长:
2022年焦炭产量921.45万吨、收入163.68亿元,对比2019年789.54万吨产量、86.21亿元收入,分别增长16.71%和89.86%;
2022年化工品产量363.76万吨、收入154.3亿元,对比2019年198.63万吨产量、71.56亿元收入,分别增长83.13%和115.62%;
2022年贸易业务量687.37万吨、收入112.24 亿元,对比2019年430.36万吨业务量、20.32亿元收入,分别增长59.72%和452.36%;
2022年运营管理服务业务量168.2万吨、收入1.17亿元,2019至2022年累计托管运营业务量906.47万吨、收入20.13亿元。
尽管市场环境复杂且严峻,但旭阳凭借行业深耕二十八年形成的规模优势、一体化优势、园区化优势、集中营销优势、成本优势、研发创新优势、信息化智能化优势、安全环保质量优势、风控优势,在2022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依旧实现了18.5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收入突破430亿元。
二、比较优势彰显
2022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超预期变化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大幅震荡。面对行业下行周期,中国旭阳集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稳健的市场表现,无论是投资达产达效速度,还是产能利用率,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安全、环保、质量前提下的满产优产,实现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利用率的高效稳定。尤其是经过长期积淀,公司形成并不断增厚了九大核心能力(超前研究能力、战略规划能力、业务策略能力、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扩张能力、纠偏能力)、九大竞争优势(规模优势、一体化优势、园区化优势、集中营销优势、成本优势、研发创新优势、信息化智能化优势、安全环保质量优势、风控优势)以及销、运、产、供一体化管理体系。
销、运、产、供方面,公司做到了提前15天的全额销售预收款、现汇结算、日收益核算,实现了高于行业50-70元/吨的超额收益;公司坚持零库存战略,平均存货周转天数9.97天,存货变现速度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与上下游供应链紧密合作,战略客户占比达70%;公司拥有100%火车运输和装卸能力,通过提升火运比例超80%提高场内周转效率,同时与铁路局达成战略合作,提升结算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节约30-50元/吨运费;公司通过大矿长协战略合作,煤炭大矿占比达65%以上,完善产业链延伸,推出供应链金融,降低成本50-100元/吨;公司凭借销、运、产、供优势,实现了领先行业的销售毛利率。
生产技术和研发方面,公司通过精准配煤、循环经济、配套齐全、自供电比例达65%,实现较行业平均水平节约生产成本80-120元/吨;公司设立了14个集团一级研究所,拥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424项专有技术、236项专利技术,实现了技术增效30元/吨、每年节税3亿元;公司组建博士和硕士为骨干主体的研发团队,依托技术创新持续推高公司人均创利和人均创收,2019至2022年公司平均人均创利35.43万元、平均人均创收540.95万元,远高于行业人均创利和人均创收水平。
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公司实现了利用自动化设备和自控系统实时收集生产数据及监控生产设备运行,所有装置自控率达到96%,其中化工装置自控投用率100%,炼焦设备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围绕安全环保、生产管控、物资供应、工厂全生命周期四条主线打造智能应用场景提升效率,荣膺中国工业数字化领航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企业上云标杆企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试点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试点示范企业、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中国智能管理杰出应用奖、“创智奖”之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卓越奖和数字转型科技实践奖以及“旭阳云”获批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发展荣誉。
三、资本市场表现坚韧
过去的一年是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一年,同时也是旭阳在资本市场蓄势待发的一年。虽然2022年公司市值出现了短期回调,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此形势下公司的发展前景和长期可投资价值依旧得到了投资人认可。上市四年来,公司的行业优势越发凸显,资本市场表现稳步上升。
一是2023年上半年以来截至6月29日,公司股票价格较2022年12月30日上涨18%,较2019年3月15日上市之初上涨28.6%。
二是2023年上半年以来,公司已获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开源证券、海通国际、安信国际等在内的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均给予中国旭阳集团“买入”或“增持”评级,投资人给予积极响应。
三是2022年公司被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从小型股调整为中型股,并纳入恒生大中型可投资指数等16项恒生系列指数以及沪港通、深港通。截至今年6月29日,通过港股通持股量达2.81亿股,是2019年12月31日400万股港股通持股量的70倍。公司也在积极同MSCI等大型指数沟通,有望得到纳入更多指数的机会,获得更多大型基金持股。亦有望在后续增加境外券商覆盖,获得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进一步夯实旭阳事业全国布局+全球开拓的脚步。
四是公司大股东、董事、管理层坚信旭阳发展的中长期价值,积极开展各个层面的回购增持,截至2023年6月29日,上市公司累计回购1587.4万股,大股东累积增持 2700.4万股,董事及高管累计增持689.4万股。
五是公司实现了上市之初向各位投资者所做的分红不低于净利润30%的承诺,已向广大投资者分红9次,累计分红30.17亿元,平均分红利润占比31.34%,平均股息率5.82%。
六是公司上市以来不仅逐年上榜《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也获得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1家至目前的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全国焦化行业能效领跑者、全国甲醇行业能效领跑者、“点赞2023我喜爱的中国品牌”、《2022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之最具成长海外上市公司、ESG披露优化先锋机构、最佳能源与资源公司、杰出绿色和可持续贷款发行机构(原材料行业)——卓越远见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绩效指标、港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等一系列彰显公司实力与优异表现的品牌荣誉及资质,相信随着经济的复苏、资本市场的回暖,拥有着诸多行业第一和行业领先优势的中国旭阳集团,必将在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四、发展动能强劲
旭阳创业二十八年,始终秉持纵向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了焦炭到化工、煤化工到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到新能源新材料的一体化发展;始终坚持“园区化建设是旭阳产业发展的载体”,把“五化”即一体化、规模化、集中化、生态化、智能化落实到园区建设,把“七统一”即统一规划发展、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能源管理、统一物流运输、统一安全环保、统一研发创新落实到园区管理;始终致力于焦炭和化工事业做专、做精、做强、做大,成为焦炭和化工行业的领袖企业。等等如此,不仅是旭阳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坚持,也是公司上市之初就明确的标准,构筑起公司穿越各种周期的能力底蕴。
同时旭阳深知,世界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并不高,竞争激烈,想要获得最高的资产回报率必须成为全球第一。全球第一包括:规模第一、盈利第一、技术第一、环保第一、能耗第一、研发第一,凡经奋斗不能成为这个“行业、产业、产品、服务”全球第一的任何项目均不能投资,这是旭阳的基本投资逻辑。也正是在“全球第一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旭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全球最大的焦化粗苯加工商、全球第二大高温煤焦油加工商、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中国最大的工业萘制苯酐生产商、中国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中国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旭阳的中国独立焦炭企业冶金焦商品市占率由2021年的4.9%提升至2022年的5%,焦炭市占率持续提升,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且2022年不仅公司焦碳产量再创新高,化工也稳步向前,投资建设的沧州旭阳30万吨/己内酰胺扩建项目和东明旭阳20扩30万吨/年己内酰胺扩能一体化项目均顺利投产,旭阳己内酰胺产能达到75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二,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全球第一”的产业板块;氢能业务快速跨越发展,已拥有三条高纯氢生产线,产能14000千克/天,并在定州建成一座加氢能力1000千克/天的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在邢台和保定各建成一座加氢能力1000千克/天的独立加氢站,获批危化品道路运输资质,成立旭阳氢气运输车队,开通定州河北旭阳到辛集澳森钢铁、中煤旭阳到邢台德龙钢铁、保定容易线等五条跨区域氢能重卡路线,成为若干新能源物流公司指定氢气和LNG加注点,正稳步向着中国及世界最大的氢能供应商迈进。
上市以来,旭阳焦炭业务的国内布局、国际开拓大踏步提速,通过投资并购、股权合资、托管运营、扩能建设等一系列投资方法增加焦化产能、提高技术壁垒,已成功布局八个国内重点省份以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规模持续扩大。上市四年旭阳焦炭板块总投资61.4亿元,前不久于6月12日旭阳中燃年产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旭阳合资控股之年产480万吨旭阳伟山(印尼)焦化项目以及旭阳合资参股之年产470万吨德天(印尼)焦化项目、旭阳合资参股之年产390万吨金祥新能源(印尼)焦化项目也将于年内陆续投产,形成了焦炭业务更多的可投资内在价值。
旭阳不仅在焦炭领域持续做强做大,同时加速开拓化工产业布局,形成了芳烃、碳材料、醇氨三条化工产业链,并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延伸。旭阳沧州和东明两个园区己内酰胺扩建、扩能及配套项目已于去年落地,其规模及成本优势从今年全面显现,相信旭阳化工产业链2023年营收规模及盈利能力定会大幅提升、开创新高。
此外,旭阳亦将在已经初步实现制储加运用全产业闭环基础上继续、持续投资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加速公司新能源板块的成长。
上市四年,旭阳收入总额平均增长37.85%,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平均增长16.34%,彰显出公司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高收益率,验证了公司项目投资的高回报率、强把控力、零失误率。公司在自身发展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2019至2022年纳税总额平均增速18.6%,员工收入平均增速3.65%,积极为社会发展做出旭阳贡献。
五、ESG成效显著
旭阳集团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高度重视生产运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围绕气候变化带来的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推动气候风险管理融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和日常运营,持续优化集团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为我国焦化行业绿色转型打造“旭阳”样本。
根据旭阳集团2022年度ESG报告显示,集团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全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9664吨;新鲜水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5%;焦炭板块工序能耗降到110千克标煤/吨以下,对比140千克标煤/吨的行业准入能耗平均水平,吨焦节能30千克标煤以上,降低能耗效果显著。
得益于近年来旭阳氢能的积累布局,公司2022年整体用能结构也得到优化,减少了用能较高的焦炭炼焦煤消耗,增加了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公司2016年洗精煤用能占比98.07%,2022年降至91.62%,下降6.45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6000Nm3/h制氢项目于2022年建成投产。这是旭阳集团氢能产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氢能应用示范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高纯氢产品纯度99.999%以上,产能12000千克/天,每年可减少5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绿色转型相关投资之外,公司秉持“为社会进步贡献最大力量”的企业理想,取之社会、回报社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2022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为抗疫、乡村振兴、救灾等领域捐款1144.1万元人民币及100万元港币,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践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打造可持续共赢生态圈。积极的ESG实践以及出色的绿色转型成果,使得旭阳集团ESG工作收获了市场各方认可。
ESG报告中展现的良好减碳成果,与旭阳集团持续的ESG投入密不可分。为更好推进和不断深化绿色转型,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旭阳集团持续加大相关资金与人员投入,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环保总投资已累计64.83亿元。旭阳集团还积极与国内外多家商业银行合作筹组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贷款用于生产工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截至2023年3月1日,旭阳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贷款总金额已达24.02亿元。
六、未来更加可期
从今年开始,旭阳上市以来所有的投资全面转入生产运营和投资收益回报期,焦炭板块规模显著增长,吨焦净利稳定;化工板块己内酰胺成本大幅下降,合成氨和苯加氢建成投产,加速盈利提升;运营管理服务和贸易业务量增加,轻资产运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氢能业务持续扩张,稳步向上。五大业务整体盈利可期,奠定2023年及未来公司成长和业绩增长的雄厚基础。
同时,旭阳始终对外部局势及生存保持着深刻的危机感,持续落实“控投资、降成本、增效益”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总额20.48亿元的年度降本增效目标,实施了销售与运输、生产与供应、费用控制与管理三个方面的增收节支计划,严格按照“一项投资、五项费用、两项成本”即投资、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人工成本、税赋成本实现“控、降、增”落地,保证公司2023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直以来,旭阳也通过五年规划、十年纲要对各主要业务板块的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进行长期预测与筹划。预测焦炭板块2021-2025公司“六五”期间实现吨焦净利200元,预计2023年焦炭产量规模较2022年增加317万吨、增幅34%;预测化工板块2021-2025公司“六五”期间实现吨净利600元,预计2023年化工产量规模较2022年增加84万吨、增幅23%,其中己内酰胺增产38.87万吨、每吨成本下降1600-1900元;预测运营管理服务和贸易板块2021-2025公司“六五”期间均实现吨净利20元,预计2023年运营管理服务和贸易业务规模较2022年分别增加136和364万吨、增幅分别为81%和53%;预测氢能板块2021-2025公司“六五”期间将继续快速扩张、完善布局,预计2023年氢能业务量较2022年增加406万标方、增幅103%。
旭阳亦会在新增的国内外焦炭、化工、氢能项目产能陆续投产达效,运营管理服务规模和贸易量持续扩大,尤其是己内酰胺成本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以市场拉动、投资推动增强公司发展动力,同时加大创新驱动,全面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继续坚持通过不同产品组合,通过焦炭与化工与材料协同发展的平衡、轻重资产的平衡、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平衡,实现穿越周期和稳定持续增长;继续围绕上下游探索,增强上下游联动,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链生态系统。这些,既是旭阳为什们能够在2022年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优于行业并实现连续增长的原因,也是2023及后续更长一段时间实现继续增长、不断成长的逻辑。
总而言之,旭阳2022年的业绩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可投资价值,过去四年170亿元的投资也将不断提升旭阳2023、2024和2025年的利润增长,中国旭阳集团正朝着成为卓越的香港上市公司不懈努力,不断地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上市四年,旭阳的价值、旭阳的盈利能力、旭阳的稳定增长能力已经得到验证,旭阳二十八年的创业史就是一部持续成长、连续成长的故事。未来还会继续,未来更加辉煌。